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8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管理硕士MBA课】《第十三章:控制工作基础》

2010-7-30 15:39| 发布者: 徐老师| 查看: 1141| 评论: 0

管理硕士MBA课】《第十三章:控制工作基础》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第十三章  控制工作基础

【本章导读】本章介绍管理控制职能的基本知识,包括控制的作用、控制工作的过程以及控制的基本类型,目的是为控制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第一节  管理控制及其功能

    一、管理控制的概念
    管理控制是衡量和矫正工作活动使之按计划进行,进而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具体地说,控制就是用预定标准来检查组织中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看其是否与计划相符,是否与下达的指示和既定原则相符,及时发现差异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矫正措施,使工作按原定计划进行;或适当调整计划,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的管理活动。
    控制就像一艘船上的舵使组织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它不时地以工作业绩(财务的、生产的与其他的)的形式将组织的实际方位与预期的方位进行比较。控制为组织提供了一种机制,在工作偏离可接受的范围时调整行进的路线。
    控制标准、偏差信息和矫正措施是控制工作的三项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控制标准是预定的工作标准和计划标准,它是检查和衡量实际工作的依据。如果没有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便失去了根据,控制工作便无法进行;偏差信息是实际工作情况或结果与控制标准或计划要求之间产生偏离的信息。了解和掌握偏差信息,是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或无法得到这方面的信息,那么控制活动便无法继续开展;矫正措施是根据偏差信息,做出调整决策,并付诸实施。所以说,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或矫正实际工作,或修正计划或标准,是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

    二、管理控制的特点
    管理工作中的控制,其控制过程及基本原理与物理、生物、经济及其他各方面的控制没有什么区别。请看看电冰箱是怎样工作的:首先,要利用温控器设置电冰箱室内的温度标准(控制标准);然后,借助传感器随时测量电冰箱室内的实际温度,以便获取温度偏差(偏差信息);一旦电冰箱室内的实际温度高于预先设定的温度标准,温控器便向压缩机下达指令,压缩机开始启动,制冷(矫正措施)。但是,与电冰箱等机械控制系统相比,管理控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完成计划是组织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二是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个方面。确保组织各部门和单位彼此在工作上的均衡与协调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需了解掌握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情况并予以控制。
    2.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管理工作中的控制不同于电冰箱的温度调控,后者的控制过程是高度程序化的,具有稳态的特征;而组织不是静态的,其内部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进而决定了控制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管理控制应具有动态的特征,这样可以提高控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管理控制是保证工作按计划进行并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而组织中的各项工作要靠职工完成,各项控制活动也要靠人去执行。管理控制首先是对人的控制。管理控制的这种特点使得管理控制工作中具有更明显的人为因素干扰,这种干扰可能是正面的,如人们的责任心有助于增强控制效果;也可能是负面的,如担心被处罚的心理会影响偏差信息的收集。如何降低人为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管理控制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4.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控制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指导和帮助。管理者可以制定偏差矫正计划,但这种计划要靠职工去实施,只有职工认识到矫正偏差的必要性并具备矫正能力时,偏差才会真正被矫正。通过控制工作,管理者可帮助职工分析偏差产生原因,端正职工的工作态度,指导他们采取矫正措施。这样,既会达到控制目的,又会提高职工的工作和自我控制能力。

    三、控制的功能
    在管理工作中,人们借助计划工作确立目标,借助组织工作来调配资源,构建分工协作网络,借助领导和激励来指挥和激发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积极性。但是,这些活动并非一定能保证实际工作按计划进行和组织目标的真正实现。因此,控制便显得尤为重要,控制是管理只能链条上的最终环节。
    任何组织都需要控制。控制为组织提供适应环境变化、限制偏差累计、处理组织内部复杂局面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控制的这四项基本功能也是控制的目的所在。
    1.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果管理者能够建立起目标并即刻将其实现,那么就不需要进行控制。事实上,制订目标之后到目标实现之前,总是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组织内部和周围环境会有许多事情发生:竞争对手可能会推出新产品和新的服务项目,新材料和新技术可能会出现,政府可能会制订新的法规或对原有政策进行修正,组织内部的人员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变动,等等,这些不仅会阻止目标的实现,甚至可能要求视情况的变化对目标本身进行修改。因此,需要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帮助管理者预测和确定这些变化,并对由此带来的机会和威胁作出反应。这种环境探测越有效、持续的时间越长,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组织在激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2.限制偏差的累积
    小的差错和失误并不会立即给组织带来严重的损害,然而时间一长,小的差错就会得以积累、放大,并最终变得非常严重。

    蝴蝶效应
    1979年12月,学者洛伦兹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的说法不径而走。从科学的角度看,“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美国的Whistler 公司是一家制造雷达探测器的大型厂商,曾经由于需求日益旺盛而放松了质量控制。次品率由4%上升到9%,再到15%,直至25%。终于有一天该公司的管理者意识到公司全部250名雇员中有100人被完全投入到了次品修理工作中,待修理的库存产品达到了200万美元。

    工作中出现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关键是要能够及时地获取偏差信息,及时地采取有效的矫正措施。90年代畅销的管理著作《第五项修炼》始终强调管理中的两个关键点——寻找杠杆解(即确定并设法解决那些关键性的问题)和减少时滞。这就要求有效的控制系统予以保证。
    3.处理组织内部的复杂局面
    如果一个企业只购买一种原材料,生产一种产品,组织设计简单,并且市场对其产品需求稳定,那么它的管理者只需一个非常基本和简单的系统就能保持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但这样的企业在现实中几乎没有,大多数企业要选用很多的原材料,制造多种产品,市场区域广阔,组织设计复杂并且竞争对手林立。他们需要复杂的系统来保证有效的控制。
    组织内部的复杂局面使得授权成为必要,但是现实中许多管理者发现他们难以授权,原因是怕下属将他们负责的事情做错。然而,如果管理者建立起有效的控制系统,由它给管理者提供有关下属工作绩效的信息,那么管理者对授权的担心就会减轻,并使组织内的复杂局面变得井然有序。
    4.降低成本
    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人们,最熟悉的一个公式应该是:“利润=收入—成本”。成本领先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主要来源,它要求积极建立起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强化成本控制,减少浪费。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有必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控制予以高度重视,通过有效的控制降低成本,增加产出。

    四、控制的范围和层次
    控制涉及组织中的任何领域,多数的组织以它们所利用的四种基本资源——物质、人力、信息和财务资源来确定控制的领域。
    对物质资源的控制包括库存管理(在仓库中存储适量的原材料和产成品)、质量控制(保持适当的产品质量水平)和设备控制(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机器)。人力资源控制包括人员的选择与安排、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价和报酬。对信息资源的控制包括销售和市场预测、环境分析、公共关系、生产进度以及经济预测等。对财务的控制包括管理组织的债务以防其过多,保证企业经常有足够的现金以备需要,避免支票帐户上的现金过量所带来的机会成本,以及保证应收帐款的准时核收和票据的按时支付等等。
    在对组织内四种资源的控制中,财务资源控制又有着突出重要的意义。因为财务资源与组织中的所有其他资源的控制都相关联:太多的库存会增加储存成本;对人力资源选择不当会导致离职和再雇佣成本;而不准确的销售预测则会影响现金流甚至企业整体财务状况。财务问题几乎涉及所有控制活动。
    讨论控制的范围表明控制涉及组织的各种活动,分析控制的层次将有助于识别组织各层管理人员乃至一线的工作人员所肩负的控制责任。图13—1显示出控制也可以按组织系统内的层次进行划分。

      战略控制

 


  结构控制


  作业控制
  财务控制

 


                图13—1 控制在组织系统中的层次

    作业控制和财务控制是最基层的。作业控制集中于组织将资源转变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例如质量控制便是作业控制的一种类型。财务控制是与组织的财务资源相关的控制活动,如对应收帐款进行监控,以确保顾客按时付款便是财务控制的基本内容之一。
    处于中层的是结构控制,它关心组织结构中的要素如何实现所确定的目标。通常,结构控制又有官僚体制式和家族式两种实现方式。官僚体制式的结构控制强调组织内的权威,它依靠规章、制度、程序、政策、明确的工作说明和预算等行政性或等级性的机制来保证员工行为符合规范。而家族式的结构控制则通过共享的价值观、传统、仪式、信念和组织文化的其它方面来控制员工的行为,通常为那些团队普遍建立和技术不断变化的组织所采用。
    战略控制处于控制层次的最高点,它集中注意组织的各项战略如何有效地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是对战略计划进行评价,对组织的业绩进行衡量以便将实际业绩同预期的战略目标比较,必要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的整个过程。例如,如果一家公司在实施其多样化经营的战略上不成功,那么管理者就需要确定其中的原因,并且决定是改变战略还是再作出努力使之实现。
    控制是从总经理到基层管理人员甚至职工都应执行的职能。不能过分强调最高层和上层部门的控制,而认为基层部门的控制就不需要了。各层管理人员所负责的控制范围各不相同,但大家都负有执行计划的职责,控制是每个层次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

    第二节  控制工作过程

    控制工作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即建立工作标准,根据建立的标准衡量实际工作情况,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如图13—2所示。
  将实际工作与控制
    标准进行比较
                                                    是
 维持现状
                                       标准达到否  
                                            ?
                                              否
 衡量实
 际工作
 标准
 目标
                                                     是
 维持现状
                                        偏差可接受
                                            否

                   
                                           标准      是
 维持现状
                                       是否可接受
                                            ?
                                             否

 修正标准
 采取矫正措施
                                否        原因     是
                                        是否可控


                    图13—2    控制工作过程
来源:[美]斯蒂芬·罗宾斯著,黄卫伟等译:《管理学》,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81页。

    一、制定工作标准
    控制始于工作标准的建立。标准是控制的依据,没有标准,控制就成了无目的的行动,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控制是确保工作按计划进行的管理工作,控制职能一般在计划确定之后发挥作用,标准是对工作预期成果的规范,计划与标准都是按组织目标的要求编制的,并以实现组织目标为目的,二者密切相关。但一般来说,不能完全用计划来代替标准进行控制。在一个组织中,各部门或单位要对其成员及全部工作编制计划(有些计划可能并未落实到文字上),各层次管理者在此基础上汇总、协调,编制出纵向管理计划。组织中的计划是各种各样的,而各种计划在详尽程度和复杂程度上又各不相同。如果直接用计划作为控制标准并对全部计划内容进行控制,会使控制工作因缺乏规范化而导致混乱,管理者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会降低控制效果。通常,人们是在一个完整的计划程序中选出众多关键点,把处于关键点的工作预期成果作为控制标准。计划、标准、控制与目标的关系如图13—3所示。
 控制工作
 标准
 计划
 组织目标


                                            
                        保证

      图13—3  计划、标准、控制及目标关系

    控制标准的产生有些是源于组织内部的,而有些则受组织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一家家用电器的制造商在制定其产品的允许漏电量的控制标准时,必须要参照政府法规的有关条款,将其作为控制标准的下限。此外,顾客的需求也对控制标准的制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越来越强调质量和顾客满意的趋势下,顾客对组织标准的制定施加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是组织必须突出考虑的重要方面。
    控制标准的制定通常要求作到简洁明确,便于衡量,只有这样才能为实际工作的衡量指明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进行控制而制定的标准可以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有四种:时间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和成本标准。组织中的所有活动都可依据这四种标准进行控制,如对企业生产工作的控制,可检查产量是否达到数量标准;原材料规格及产品合格率是否达到质量标准;产品在时间上是否按期完成并如期交货;原材料成本及职工工资是否超出成本费用限制。这四种标准是相关的。对于一项工作,人们总是可以近似或准确地找出其数量、质量、时间及成本间的内在联系。如对产品质量要求过高会导致成本上升并延长生产周期,大量生产会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等等。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控制只需运用一、二个标准便可达到控制目的,其他标准则是次要的、辅助性的。如生产控制往往着重质量和时间控制,而销售控制更多侧重于成本和数量控制。

    二、衡量实际工作
    衡量实况是依据标准衡量、检查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以便与预定的标准相比较。这是控制工作的中间环节,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
    衡量实际工作是一项贯穿工作始终,持续进行的活动。人们通常认为衡量要等工作做完以后,这不全面而且危险。控制活动应当跟踪工作进展,及时预示脱离正常或预期成果的信息,及时采取矫正措施。如果等到工作已经完成再衡量,那么即使有过失也难以补救。所以,在工作进行之中就需及时了解工作的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预测,有时还需在开展工作之前对工作的将来进展情况进行估计。
    亲自观察、分析报表资料、召开会议、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和抽样调查等是衡量实况所常用的方法。
    亲自观察能为管理者提供有关实际工作的第一手的、未经他人过滤的信息。它的覆盖面广泛,因为大大小小的工作活动都可以被观察,而且给管理者提供了寻查隐情的机会,获得其他来源所疏漏的信息,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走动管理是亲自观察的典型形式。

    走动管理(Managing By Wandering Around,简称MBWA)
    美国学者彼得斯(Thomas J.Peters)和奥斯汀(Nancy  Austin)在《赢得优势》(1985年)一书中提出来的一种新型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这种领导方式主张面对面的领导,领导者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到处走走看看,进而与顾客在一起,同销售商在一起,同自己的职工在一起,也就是同预兆新事物到来的第一次震动保持接触。
    走动管理的基本思想是领导者通过深入基层,自由接触职工,进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广泛的、非正式的、公开的信息沟通网络,做到体察下情,沟通意见,共同为企业目标奋斗。目前,西方企业管理人员普遍认为,行动重于空谈,深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远比组织名目繁多的委员会和撰写冗长的研究报告更有意义。所以,一个运转有效的企业,其领导者很少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是深入现场和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新型的领导方式不仅会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会极大地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感情联系,有利于提高全体职工的士气,促进企业发展。
    运用走动管理,需要重点同时做好三件事。这三件事是:倾听、教育和促进。倾听是保持接触的基本要素,即从供应商那里,从顾客那里,从自己的职工那里获得第一手的、未被歪曲的真实情况。倾听必须是建立在关心的基础之上。走动管理的同时必须进行教育和促进。通过到处走走,领导者可以把价值观念面对面地传播给职工,可以为职工提供直接的帮助,进而教育职工,促进职工的发展。

    但是,当衡量活动所需的信息量很大时,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就会凸显出来。亲自观察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易受个人偏见的影响,不同的观察者对同一事件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印象。此外,这种方式如果不能为员工正确理解,则会被认为是对员工不信任的标志,从而招致他们的抵触。
    当前,计算机在组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管理者越来越依赖统计报告来衡量实际工作。统计报告能提供大量的数据、图表,不仅一目了然而且能显示各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这种方法所提供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它只能为一些可以量化工作情况提供数字指示,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主观的因素。
    信息也可以通过口头报告,如会议、面对面或电话交谈获得。这种衡量实际工作的方法的优缺点与亲自观察相似。虽然信息被过滤了,但这种方法教为快捷,能够带来反馈信息,并且能借助表情、声调、言语等加深管理者对信息的理解。以前,口头报告的一个主要缺陷是难于制作成信息文件以备诶后参考,然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口头报告也能象书面报告一样被永久记录下来。
    实际工作也可以通过书面报告来衡量。和统计报告一样,它比一、二手资料来得缓慢,但更为正式。这种方式比口头报告更为综合、简洁,而且易于归档,便于查找。
    为获取需要的信息而用于衡量实际工作的方法实在是很多的。抽样调查是对从整批调查对象中抽取出的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把结果看成是整批调查对象的近似特征,如随机抽取几件产品来检查成批产品质量,找几位同学谈话来了解整个班级的情况等都属于抽样调查。这种方法可节省调查成本及时间。
    另外,组织中也会存在很多无法直接测量的工作,只能凭借某些现象进行推断。如从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增多或许可以推断管理者的民主化管理有所加强,迟到现象增多可能是分配不公所致,等等。
    事实上,各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具体衡量实际工作时应综合利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做对确保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是有益的。衡量实际工作情况的目的是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矫正偏差提供依据。由于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收集数据资料信息的目的是不同的,所以工作人员要对衡量工作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保证在管理者需要的时侯提供尽量精简、但能满足控制所需的全部信息。

    三、将衡量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
    在控制过程前两个步骤完成后,便可以将衡量结果与所建立的标准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的大小和方向。
    比较的结果可能是实际工作的绩效高于、低于或正好符合标准。如果实际工作与标准相符,便没有任何偏差产生。然而在实际的与预期的工作之间很少完全没有偏差,而且在实践中,实际工作也不需要总是与标准丝毫不差。通常,工作标准有一个事先确定的、可接受的偏差范围。以一家电话机生产厂为例,该厂指定了应该每位工人每小时生产50部电话机的生产率标准,可接受的偏差是每人每小时正负5部。可接受的偏差为控制过程确定了界限。如果实际产量在45至50部之间,那么就认为生产处于正常控制之下,不需要采取矫正措施,而超出这一范围的比较结果则表示情况失控,需要采取矫正措施。
    除了偏差的大小,管理者还应对偏差的方向给予重视和分析。还以电话机厂为例,如果实际产量是每人每小时42部,就意味着负向的偏差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应该采取矫正措施。再假设现在的产量是每人每小时58部,偏差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但偏差是正向的。人们可能会认为这种正向的偏差是求之不得的,不应该采取矫正措施。但是,如果该厂对超出的产量没有市场需求或没有库存空间,那么这一偏差就会带来问题;而且超出的产量可能占用了应用于其他方面的资源。因此,遇到这种情况,也应对偏差进行分析、判断,必要时采取矫正措施。
    将实际工作与标准进行比较还存在一个频率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控制对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对于那些较为长期、较高水平的标准,适合采用年度的比较。而对产量、出勤率等短期、基础性的标准,则需要比较频繁的比较。

    四、评价实际工作并采取措施
    在得出实际工作与标准进行比较的结果之后,管理者便可以对实际工作进行评价,并依据偏差的程度和性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或维持现状,或矫正偏差,或修改标准。
    当没有偏差时,便不需要采取任何矫正性措施。对这样一个成功的控制循环也应分析其中的原因,以便积累经验,为今后的控制活动提供正面的借鉴。同时,管理者还应向具体工作人员及时反馈信息,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工作。
    如果发现存在偏差,则更应该认真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在实践中,管理者出于各方面的原因时常只采取一些临时性的矫正措施,而不去分析偏差产生的真正原因,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作法,也许会收效一时,对长期的工作往往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偏差的出现表明工作未能按预期进展。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管理者必须把精力集中于查清问题的原因上,既要查内部的因素,也要查外部环境的影响,寻找问题的本质,以求治标治本之策。其实,问题之中孕育着机会,查明问题原因本身就代表着成就。 
    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大幅度偏差,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情况是:起初制订的标准过高或过低,对此有必要对所制定的标准进行修正。如果多数员工都能大幅度地超出标准或无人能达到标准,这常常说明标准本身存在问题,而非实际工作的问题。另一种情况是:所制订的标准本身没有问题,但由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造成大幅度偏差的出现,进而使原本适用的标准变得不合时宜,这时也有必要重新调整原有的标准。
    在控制实践中,人们只能是在分析偏差原因的基础上,针对那些可以控制的因素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把实际工作拉回计划的轨道上来。
 
    第三节  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

    组织内的所有活动都可以被认为是将各种资源由投入到转换加工再到输出的过程。将控制集中到这三个阶段,便形成了三种基本的控制类型: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如图13—4所示。
                控  制  系  统


           预先               现场               事后
           控制               控制               控制
 产 出
  转换过程
  投 入

 

               图13—4  控制的基本类型

    一、预先控制
    在工作开始之前就进行控制,叫做预先控制。预先控制集中注意进入组织的各种资源或工作的投入,使它们在转换过程之前就得到数量和质量的有效控制。预先控制以未来为导向,在工作开始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采取防患措施,以便在实际偏差产生之前,管理者就能运用各种手段对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消除工作中的偏差于未产生之前。如在企业中,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让职工遵守,进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等,都属于预先控制。
    预先控制有许多优点。首先,预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因而可防患于未然,避免了事后控制对于已铸成的差错无能为力的弊端。其次,预先控制是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的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造成心理冲突,易于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但是,实施预先控制的前提条件也较多。它要求管理者拥有大量准确可靠的信息,对计划行动过程有清楚的了解,懂得计划行动本身的客观规律性并要随着行动的进展及时了解新情况和新问题,否则就无法实施预先控制。由于预先控制所需要的信心常常难于获得,所以在实践中还必须依靠其他两类控制方式。

    二、现场控制
    在工作正在进行时进行控制,叫做现场控制。现场控制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标准检查正在进行的工作,以保证目标的实现;指导是管理者针对工作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已的经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讨矫正偏差的措施,以便使工作人员能正确地完成所规定的任务。管理者亲临现场观察就是一种最常见的现场控制活动。
  现场控制具有指导职能,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但是,现场控制也有很多弊端。首先,运用这种控制方法容易受管理者的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管理者不能时时对事事都进行现场控制,只能偶尔使用或在关键项目上使用。其次,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窄。对生产工作容易进行现场控制,而对那些问题难以辨别、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如科研、管理工作等,几乎无法进行现场控制。第三,现场控制容易在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心理上的对立,容易损害被控制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在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的控制。事后控制把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工作结果上,通过对工作结果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采取措施,进而矫正今后的行动。如企业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修理,发现产品销路不畅而减产、转产或加强促销努力,学校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理等等,都属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类似于成语所说的“亡羊补牢”,他的最大弊端是在实施矫正措施之前,偏差就已经产生。但是在实践中的有些情况下,事后控制又是唯一可选择的控制类型。事后控制能为管理者评价计划的制订与执行提供有用的信息,人们可以借助事后控制认识组织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为进一步实施预先控制和现场控制创造条件,实现控制工作的良性循环,并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提高控制效果。
    控制循环过程,如图13—5所示。
┏━━━┓      ┏━━━┓  ┏━━━┓      ┏━━━━┓
┃工作开┠──→┃工作进┠→┃工作结┠──→┃新的工作┃
┃始之前┃  ┌→┃行之中┃  ┃束之后┃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预先控制┠┘ ┃现场控制┃ ┃事后控制┠┘  ┃预先控制┃
┗━━━━┛   ┗━━━━┛ ┗━━━━┛    ┗━━━━┛
          图13—5    控制循环过程
 
    上述三种控制方式互为前提互相补充。现实中,很少有组织只采取唯一的控制方式,而是综合使用这三种控制方式,对各种资源的输入、转换和输出进行全面的全过程的控制,以提高控制效果。

进一步的阅读材料:
1. [美]斯蒂芬·罗宾斯著,黄卫伟等译:《管理学》,第19章,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 饶美蛟、刘忠明主编:《管理学新论》,第10章,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本章思考题:
  1.管理控制与机械系统控制有什么异同?
  2.控制在管理工作中应体现出什么样的功能?
  3.控制的过程是怎样的?
  4.制订控制标准应注意哪些问题?
  5.计划目标是否可以完全直接转化为控制标准?为什么?
  6.如何保证衡量工作的准确性?
  7.比较三种基本控制类型的优缺点。在管理工作中如何将这三种控制融为一体?

全国Mini-MBA职业经理双证班

精品课程  火热招生

函授学习 权威双证 全国招生 请速充电

     你可能准备跳槽或者求职,却为缺少行业经验和专业证书而被用人单位百般挑惕!你可能目前衣食无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因为得不到专业的全新培训而失去竞争的机会和面临被淘汰的危机。美华教育携手中国经济管理大学面向全国举办迷你MBA职业经理双证书班,毕业颁发通用双证书。

【招生专业】 经理证+MBA证+人才证+经理报告=1280元学费
认证项目                                              颁发双证                                                   学 费   
全国《职业经理》MBA高等教育双证班    高级职业经理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1280元    
全国《人力资源总监》MBA双证书班       高级人力资源总监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1280元    
全国《生产经理》MBA高等教育双证班    高级生产经理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1280元    
全国《品质经理》MBA高等教育双证班    高级品质经理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1280元    
全国《营销经理》MBA高等教育双证班    高级营销经理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1280元    
全国《物流经理》MBA高等教育双证班    高级物流经理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1280元    
全国《项目经理》MBA高等教育双证班    高级项目经理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1280元   
全国《市场总监》MBA高等教育双证班    高级市场总监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1280元    
全国《酒店经理》MBA高等教育双证班    高级酒店经理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1280元    
全国《企业培训师》MBA双证班            企业培训师高级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1280元    
全国《财务总监》MBA高等教育双证班    高级财务总监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1280元    
全国《营销策划师》MBA双证书班         营销策划师高级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1280元    
全国《企业总经理》MBA双证班            企业总经理高级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1280元   
全国《行政总监》MBA高等教育双证班     高级行政总监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证书           1280元   
全国《采购经理》MBA高等教育双证班     高级采购经理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证书           1280元   
全国《医院经理》MBA高等教育双证班     高级医院经理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证书           1280元   
全国《企业管理咨询师》MBA双证班        高级企业管理咨询师资格证书+2年制MBA高等教育证书  1280元

【授课方式】   
全国招生、函授学习、权威双证
我校采用国际通用3结合的先进教育方式授课(远程函授+教学电子光盘自修+专家网络在线答疑)
【颁发证书】
学员毕业后可以获取权威双证书与全套学员学籍档案   
1. 毕业后可以获取相应专业钢印《高级职业经理资格证书》;   
2. 毕业后可以获取2年制的《MBA研究生课程高等教育研修结业证书》;   
3. 毕业后可以获取全套学员学籍档案和全国高级职业经理MBA人才推荐函。
   
【证书说明】   
1.证书加盖中国经济管理大学钢印和公章(全国通用、国际互认、电子注册查询);
2.证书是学员求职、提干、晋级、对接国际学位、出国公证的有效证明;
3.毕业获取的证书与面授学员完全一致,无“函授”字样,与面授学员享有同等待遇。
【学习期限】   
3个月(允许有工作经验学员提前毕业,毕业获取证书后学校仍持续辅导2年
【收费标准】   
全部费用1280元(含教材光盘、认证辅导、注册证书、学籍注册等全部费用)
函授学习为你节省了大量的宝贵的学习时间以及昂贵的MBA导师的面授费用,是职业经理人首选的学习方式。

【招生对象】
1、对管理知识感兴趣,具有简单电脑操作能力,有决心学好实战知识的各界学员均可报名学习。招生不限学历(我们更注重通俗易懂的实战教育);
2、具备相应实际工作经验的学员允许提前毕业。
3、年龄在20-55岁之间的各界管理知识需求者均可报名学习。

【教程特点】   
1、完全实战教材,注重国际企业的实战管理方法与中国管理背景完美融合,关注学员实际执行能力的培养;
2、对学员采用1对1顾问式教学指导,确保学员顺利完成学业、胸有成竹的走向领导岗位;
3、互动学习(专家、顾问全天接受在线咨询,第一时间回答学员的提问和咨询),学员不仅可以就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咨询学习,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企业难题也可以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求解决方案。
【考试说明】   
1.  卷面考核:毕业试卷是一套完整的情景模拟试卷(与工作相关联的基础问卷)
2.  论文考核:毕业需要提交2000字的论文(学员不需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但论文中必修体现出5点独特的企业管理心得)

3.  综合心理测评等问卷。
【主办单位】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批准注册成立。目前中国经济管理大学课程涉及国际学位教育、国际职业教育等,所颁发的各类证书国际互认、全国通用。学院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注重人才的实际技能的培养,向学员传授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实际工作技能,学院会永远遵循“科技兴国、严谨办学”的原则不断的向社会提供优秀的管理人才。
【承办单位】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是国内最早举办MBA实战教育的专业化办学单位之一。美华人侧重于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迄今为止,已为社会培养“能力型”管理人才近10万余人,并为多家企业提供了整合策划和企业内训。办学多年来,美华人独特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认可。
【指导教师】
   实战派MBA导师徐传有教授等专家顾问全程教学辅导。

【报名须知】
1、报名登记表下载填写后 发电子邮件至 xchy007@163.com

2、学员接到回复邮件后,请及时办理入学手续。(3日内)交纳学费并电话通知招生办确认,以便于收费当日学校为学员办理入学手续(收费当日,即时就可以开通网络学院,并EMS邮政特快专递教学资料、收费票据)
3、报名时无需提交相片,请在毕业提交试卷同时补交4张2寸蓝色背景的相片和一张身份证的复印件。

【报名地址】
哈尔滨市道外区南马路120号职工大学109室美华教育
□  邮政编码:150020
□  咨询教师:王海涛

【咨询电话】13684609885  0451-88342620   【学校网站】www.mhjy.net
【咨询教师】王海涛  王耀辉  郑毅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www.eauc.hk

美华管理人才学校 www.mhjy.net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中国营养治疗网|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重庆管理培训|哈尔滨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台湾管理培训|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经理人的网上家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3-19 19:07 , Processed in 0.12617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