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实战】 员工入职2小时猝死,家属索赔140万:是公司倒霉,还是HR失职? 01 入职两小时猝死,家属索赔140万 谁能想到,新年刚过完,一则与HR紧密相关的新闻事件登上了微博、知乎等平台的热搜。 事情还要追溯回2020年的10月,上海金山朱泾某防护用品公司由于工期紧张,通过松江的中介公司加急招聘了操作工李某。 李某当晚办好手续后正式入职到岗,然而就在入职两个小时后,李某突然晕倒在公司,随即不省人事,身亡。 事后,李某家属要求公司给予一次性补偿140万元,而公司则认为李某仅到岗两小时,仍在“试工阶段”,只能从人道主义角度给予适当补偿。 事情一经曝光,迅速引起众多网友的热议:
一部分网友为公司喊冤,认为李某入职时间太短,猝死说明自己身体有问题,公司啥都没做,实在倒霉,以及家属索要赔偿费太高,不地道。 但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签了劳动合同就是公司员工,公司就必须要为死者负责,还有人说这是HR失职,体检都不做就入职。 就如网友们一般,死者家属与公司也是各执一词。 死者作为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上有老下有小,不仅家庭不再完整,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公司也是无妄之灾,本就因疫情原因业务骤减,又平白遭遇员工入职猝死,于是双方就劳动关系、工伤认定、赔偿金额等问题,从去年10月相持到今年2月,最后经由当地司法局的调解,双方达成和解。 由工伤保险部门认定赔偿90万,企业人道主义补偿5万,总共95万已经支付给死者家属。 事情虽然结束,但其中却有几点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HR更是要引以为鉴。 02 员工入职猝死,是否属于工伤 首先就是这件事到底算不算工伤?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因个人身体原因猝死属于“视同工伤”,而不是”工伤“,虽然都享受同样的工伤保险待遇,但是二者实际上不是同一个东西。 也就是说,二者结果一样。 众多网友之所以觉得公司无辜躺枪,家属索要赔偿金额过高是一回事,最主要的一点在于,李某才入职两小时,这两个小时里面,李某既没有接触危险性工作,也没有从事大型的体力运动,不应该算工伤。 因工作导致伤亡才算工伤,这时很多人的理解。 而实际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认定工伤的法定情形有七种: 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患职业病、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同时,视同工伤的情形有三种,其中第一种就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很明显,李某猝死的情况就是如此。公司并不能以入职时间的长短和试用期等理由推卸责任,就算是入职工作2分钟,也算是工伤。 所以HR必须千万记住,试用期间员工出事,哪怕入职第一天,公司也是需要负责的。 一个疏忽就会酿成大祸。
03 出了工伤事故,HR该怎么办 家属索赔140万,是第二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也是部分网友认为李某猝死是大型碰瓷现场以及为公司喊冤的原因。 因为涉及赔偿,同时决定着员工与公司双方的利益,所以工伤赔偿一直都是很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往往就是鸡飞狗跳的连续官司。 我们再回头看,李某所在的这家公司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出事之后,公司一开始的说辞是两小时属于试用阶段,这个也是很明显的推脱责任,《劳动法》第七条明确指出,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当然最后的结果还算圆满,由上海的工伤保险部门依法依规作出了理赔——90多万元,企业又给了5万块钱的人道补偿。 通过此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劳动者的权利和企业之间的权益,并不是一个零和博弈,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 很多的工伤事件之所以最后闹得两败俱伤,就是因为很多人缺乏一个基本的认知:健全的工伤保险体制能够为不幸兜底,工伤保险既是保障劳动者的权利,也是在保障企业的权利。 而这次的上海地区社保部门就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对于上岗才两个小时,来不及购买工伤保险的特殊情况做出了灵活处理,最终让受害家属以及用人企业达成和解。 所以关于工伤赔偿这个问题,作为公司而言,最好的处理方式不是第一时间撇清责任,想方设法地打压涉事员工。
而是在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之后,由HR在第一时间测算出公司的赔付金额,分别搞清楚社保工伤基金、停工期工资,以及如需解除劳务合同应补偿员工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有理有据,不怕事不惹事,才是HR以及公司该有的格局。 04 写在最后 员工生命遭遇危险的事情时有发生,前有团建路上出车祸,后有拼多多员工加班后猝死,而这些问题发生之后,首当其冲的便是我们HR。 很多时候,我们分不清明天与意外哪一个先来,那么就只能在细节上做文章。 就好比这次入职猝死事件,其实追根溯源,也是因为工期紧张,所以公司只能加急招聘,凡事一着急,很多流程可能就被疏忽。
如果在入职前能拿到李某的体检报告,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但是很多公司习惯于入职再补,哪知道员工入职不到2小时就猝死,以至于当悲剧发生时根本无法补救。 魔鬼藏在细节里,很多事情看似无关紧要,可一旦出事往往都是大问题。
作为公司的管家,HR只能事无巨细,防患于未然,比如在员工入职时一定要让公司依法缴纳社保。 把控好每一个流程,不忽略每一个细节,不仅是为员工,更是为公司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全国Mini-MBA职业经理双证班 精品课程 火热招生 函授学习 权威双证 全国招生 请速充电 近期报名特权: 本期赠送价值9800元的EMBA学位课程 +微信咨询:122285053 (经理圈邀你加入) 26年品牌教育机构 中国第一代MBA培训单位 课程成熟信誉保证! 你可能准备跳槽或者求职,却为缺少行业经验和专业证书而被用人单位百般挑惕!你可能目前衣食无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因为得不到专业的全新培训而失去竞争的机会和面临被淘汰的危机。美华教育携手中国经济管理大学面向全国举办迷你MBA职业经理双证书班,毕业颁发通用双证书。 【招生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系列培训项目
学校还开设:薪酬管理师、绩效考核师、企业教练技术、培训总监、微营销管理师、工厂管理(厂长证书)、营销总监、企业法务管理师、市场定位研究员、整合营销策划师、建筑工程管理、金融管理、企业5S管理师、资本运营师、销售总监、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大健康机构管理、养老机构管理、笔迹分析师、医院管理、管理构架师、经济管理师、现场管理师(6S)、精益管理师、企业总经理 等管理岗位MBA课程。 【授课方式】 全国招生、函授学习(集中面授)、权威双证 我校采用国际通用3结合的先进教育方式授课(远程函授+教学电子光盘自修+专家集中面授辅导在线答疑) 【颁发证书】 学员毕业后可以获取权威双证书与全套学员学籍档案
【学习期限】3个月(允许有工作经验学员提前毕业,毕业获取证书后学校仍持续辅导2年) 【收费标准】 全部费用1280元(含教材光盘、企管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全部费用,毕业时证书不收费) 【招生对象】 【教程特点】 1、完全实战教材,注重国际企业的实战管理方法与中国管理背景完美融合,关注学员实际执行能力的培养; 【考试说明】 【颁证单位】 【主办单位】 【指导教师】实战派MBA导师徐传有教授等专家顾问全程教学辅导。 【咨询电话】13684609885 0451-88342620 【微信客服】微信号:122285053 微信公众号:MHJY1998(经理圈)全国经理人的网上家园,每日分享经管新知识。 【咨询教师】王海涛 王耀辉 郑毅 【美华官网】 www.mhjy.net 【报名须知】 1、报名登记表下载填写后 发电子邮件至 xchy007@163.com 2、学员接到回复邮件后,请及时办理入学手续。(3日内)交纳学费并电话通知招生办确认,以便于收费当日学校为学员办理入学手续(收费当日,即时就可以开通网络学院,并特快专递教学资料、收费票据)
【学费缴纳方式】(支持网转、柜台办理和自动取款机办理)(如柜台办理请携带本人身份证到银行办理)
可以选择任意一种方式缴纳学费(建议首选工商银行账户),收到学费当天,学校就会用邮政特快的方式为你邮寄教学资料、考试问卷以及收费票据。 【证书样本】 证书一:高级职业经理资格证书 ![]() ![]() 证书二:MBA高等教育研修证书 ![]() 证书三:现在报名还可以参加职业经理人才测评毕业同时可以还获取《职业经理人才测评证书》 ![]() 证书四:毕业同时获取权威电子证书 毕业学员还可以获取《中国经济管理大学证书认证报告》权威电子证书一份 (一证一报告,底纹双防伪) ![]() ![]() ![]() 近期报名特权: 优秀毕业学员可免费升级EMBA学位证 (仅需注册费自付) +微信咨询:122285053 (经理圈邀你加入、与MBA培训导师随时互动交流)
关于学员想多报专业学习的资费说明 加报专业只收200元 1、学员参与学习可以选择多专业同时报读学习; 【微信客服】:122285053 【微信公众号】:MHJY1998 【咨询电话】:13684609885 0451-88342620 【咨询教师】:王海涛 王耀辉 郑毅 【美华官网】: www.mhjy.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