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生产管理】生产主管:优质管理能力提升教材讲义

2023-3-8 08:57| 发布者: 徐老师| 查看: 83| 评论: 0|原作者: 徐老师

摘要: 第一讲 何谓管理(上)生产并不只局限在制造业或者工厂。事实上,一切有投入、产出的工作,都可以叫做生产,像金融业、物流业、交通,或者一般的政府机构,都有某种有形的或无形的产出。生产效率的改善,有赖于优质 ...
第一讲 何谓管理(上)
生产并不只局限在制造业或者工厂。事实上,一切有投入、产出的工作,都可以叫做生产,像金融业、物流业、交通,或者一般的政府机构,都有某种有形的或无形的产出。生产效率的改善,有赖于优质管理,而优质管理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有竞争优势的管理。
何谓现场
一个优质的管理,严格地说起来,应该掌控三个现场,即第一、第二和第三现场。
1.第一、第二和第三现场的区域划分
Æ 第一现场:本身工作的场所
Æ 第二现场:问题发生的场所
Æ 第三现场:解决问题的场所
2. 何谓“三现三直”
简单地说,“三现三直”就是有效解决问题和提升管理的简易做法。
Æ “现”指的是现场,即上述三个现场;
Æ “直”是当机立断,直接果断地下对策。
合并在一起的意思就是,遇到问题时,反复不断地到现场察看,根据结果,直接果断地给出相应的对策。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终把问题根本解决掉。
管理的定义:透过众人把事情做好(上)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鲁克认为,管理就是透过众人把事情做好。这句话讲得非常简单,但是将这句话解释透彻之后就会发现,所有的管理精神就蕴含其中。
1.“透过”的方法:组织、制度、规章、标准、判例、默契
任何人到企业来,都必须融入这个企业文化,不能违反企业的政策和利益。
管理者代表企业,“透过”正常合法的渠道进行管理工作。管理者不能为所欲为,不能为了个人私利,去违反企业或其他部门的利益,更不能违反法律。
“透过”代表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管理者必须是整个团队里的一分子,而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单兵。具体而言,管理者可以“透过”的方法包括:
Æ 组织
Æ 制度
Æ 规章
Æ 标准
Æ 判例
Æ 默契
2.众人的界定:普通人、正常人、人即人才
众人就是普通人。
实际上,任何主管的下属不可能都是工作能力极强,没有缺点的“超人”。而主管的责任就是依靠管理的力量,整合这些普通人,通过分工合作、分层负责、适才适任,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3.“把”的控制:状况了解、进度掌控、变化处理、预防对策
“把”就是控制。但要谈到“充分掌控”却并不容易,很多时候自己觉得已经全然掌握,实际上自己的工作却有可能已经失控。
【案例1】
“失控”的管理
有人问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他们公司有多少人,这个经理说六千多;继续细究,他说六千七百多;再问到底多少,该经理说因为人进人出根本不可能搞清楚。这是经理不称职的表现,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种管理失控的现象是普遍的。
对公司的生产管理实现“充分掌控”,就需要对自己主管范围内的情况,做到状况了解,随时掌握进度,针对变化及时处理,并提出预防对策。这需要管理者不断发现改善空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工作已经“止于至善”。
【案例2】
生产顾问的聘请
某集团的总经理、董事长都是职业经理人。该集团总裁命令这些人讨论是不是另外聘请一个生产顾问,这些人认为,他们现在做得还可以,暂时不需要顾问。总裁的举动出人意料,他向所有人深深一鞠躬,说:“各位董事长、总经理,如果你们已经止于至善,没有改善空间了,公司将不再聘请你们。再给你们一分钟讨论,要不要聘请一个生产顾问?”
由此可见,对于生产管理是需要不断改进的,管理者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已经“止于至善”,不仅是不思进取和不负责任的表现,更可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4.“事情”的发生:正常与异常、通案与个案、职务职掌、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
管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要分层别类进行管理,简称层别管理。
分层别类包括:
Æ 正常的事和异常的事
通常一个主管要管异常的事,而那些正常的事,就应该让它标准化,让执行者直接依标准执行就行了。
Æ 偶尔发生的事和经常发生的事
偶尔发生的事情,可能一年就发生一两次,以后会不会发生也不知道。偶尔发生的事,只要注意观察,不让你的整个工作受到严重妨碍,就不需要特别地去处理它。
管理者要针对那些经常发生的事以及有脉络可寻的事情,寻线追踪,把它纳入管理。
Æ 个案和通案
① 个案是针对少数人的,个案应该个别处理;
② 通案则是与所有人都有关的,应该设立制度来处理。
同理,根据相同的分层概念,还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等进行相应的分类。
第二讲 何谓管理(下)
管理的定义:透过众人把事情做好(下)
5. “做”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积极、主动与落实、贯彻
在对管理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后,就应该开始行动,着力加强本身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行动力来自于持之以恒的毅力,很多人只有三分钟热度,更多人则会在最后打退堂鼓,导致功亏一篑,这都是因为做事没有毅力。没有毅力的原因在于这些人的信心不够坚定,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经验的积累;经验的积累来自于认真投入工作,反复历练和不断的挑战。通过不断挑战困难,能够做好别人不肯做、做不好的工作,这就是具备了坚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案例】
经验和年资的区别
某企业主管30岁左右,却自称有19年的工作经验。原来他18岁高中毕业就到这家企业任职,做了两年以后去服兵役,两年退伍后又回到这个企业继续工作,总共在这个企业工作了12年。又因为这个企业每年每天固定加班4小时,所以换算成年资等于19年。
但关键是,年资并不等于经验。如果一个人对同一个工作做了5年,另一个跟他同样背景、没有经验的人进来,半年后就能做到和他一样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讲,这个人就只能说有半年的经验,外加4.5年的年资。年资只会使人老化,经验才能使人成长。
对于老板而言,需要的是经验丰富的员工,而年资对老板一点价值都没有。
所以说“做”就是行动,没有行动不会有任何管理效果;同时要贯彻、坚持,做出结果来,达到设定的目标才叫“做”。
6.怎样算“好”:达成目标、维持目标、继续进步并符合长期及整体效益
好的标准有三个,分别如下:
Æ 达到目标
人是有目标的动物。
确定生产管理的目标和达到目标,是“好”的最基本条件。
Æ 维持目标
一旦达到目标,就要想办法维持住,不让这个成果轻易又失去。比如一个业务员,上个月销售业绩冲上去了,这个月掉下来了;一个导购员,上个月拿了第一名,这个月掉到最后一名;一个生产主管,上个月把所有的交期都准时完成了,这个月却是一再落后,这些例子都是目标没有维持。
Æ 继续进步
一个目标达成,并维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提升目标,让自己继续进步。否则,就证明你已经开始不思进取,开始老化了。
现场管理的范围
管理的范围包括物、地、时、事、人这五个范畴。
1.物
物指的是对企业中具体物件的管理,如资产、机具、物品、档案等等。
2.地
这里的“地”并不是仅指地理,而是包括所有和“地”相关的事物,如位置、交通、产地、市场等等。
3.时
时主要是指整个企业管理中的时间因素,如进度、期限、流行、大小月、淡旺季等等。
4.事
这里的“事”需要做一个狭义的理解,“事”在更多情况下,特指的是公司的政策和标准等,如薪资奖惩、绩效考核、政令发布、标准推行等等。
5.人
人即人员的管理,比如士气、向心力、效率和沟通交流。
如何做好人员领导,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动力和潜能,创造出最大的绩效,后面的课程还要做详细的介绍。
第三讲 工作计划(上)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鲁克曾说:工作一定要制定工作计划,但是没有一件工作可以完全照计划去做。
工作计划非常重要,但一个真正的计划则是用来参考、应变和调整用的,应用者需要参考计划,针对实际的变化调整出最佳方案,再来行动。
不确定因素的困扰
管理者在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困扰,如何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工作计划用来参考、应变和调整呢?
1.未卜能先知
这个“未卜先知”并不是要预测一些神秘而又毫无联系的事物,比如预测彩券的号码。这里所说的“未卜先知”,是指和自己切身相关以及非常习惯的事情。就这点而言,人们都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而且能够八九不离十。比如,一个小学生在没有特殊情况下,知道星期一要上课,这就是最简单的“未卜先知”。
在工作计划中要做到“未卜先知”,无非是说和切身相关的事情,例如未来的工作安排、工作进度、工作目标等。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和足够的经验,每一个普通人都能预料到八九不离十,然后再去制定相对准确的工作计划。一个好的主管,会留心相关的数据,并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参考未来的变化,制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工作计划。
因此说,所谓未来,其实都在一定的趋势上。只要没有意外和特别的变化,未来的走势就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2.变化非不定
“未卜先知”并不能考虑到所有的意外和变化,譬如说万一天气不好,万一有人请假,万一机器故障,万一物料没有按期到,万一客户临时改单……这些“万一”都会扰乱你的计划。
但这并不是说,这些意外的变化就无法克服。
如果一个主管能够想到以上那么多的“万一”,他就能事前防范,预先做好准备。上述那些意外变化,实际上管理者和企业会经常碰到,遇到这些情况也都能设法预防。管理者的职责在于尽量做到有效掌控,只要能想到变数,就能够事先预防和掌控,将各种“意外”变成定数。
只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就一定有办法去合理计划,不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只要它的变化范围不超出我们理解的范围,就都是可以控制的。
【案例】
北京的雪
北京会下雪,但雪能下到多大?有没有可能大雪会把门都挡住了?依据以往的经验,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不予考虑。
下雪是天气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只要不超出我们理解的范围,就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3.很难并非无法
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管理者可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处理这些问题。其实,很多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肯用心去想办法,都能够找到达成目标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法由心生”。管理者只要用心投入工作,想要解决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俗话说:“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假设与突破
管理者的思虑是有限的,很多情况下不可能把所有的情况都设想到。
对此,管理者可以用假设的方法,比如假设有人请假,假设天气变化等……只要有一个假设,就能有一个对策。若发生了假设中的情况,管理者就可以照设计好的对策去应对;若没有发生,管理者也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没有后顾之忧。
执行无力与无效透析(上)
制定好工作计划后,就要执行这个计划。
前面谈到,计划的目的是参考、应变、调整。所以,计划绝对不是僵硬的执行,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应变。除此之外,工作计划的执行,还有一些执行无力的情况。比如下面这几种:
1.职卑权低
有的管理者认为,自己的职位低、权力小,根本无法执行领导的工作计划。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一个正常的工作计划,是在岗位职责内的计划,超出岗位职责的工作计划,当然没有权力去执行。例如,一个领班制定的就是领班的计划;一个科长制定的就是科长的计划;一个经理制定的就是经理的计划;一个厂长制定的就是厂长的计划。如果一个领班制定的是厂长的计划,他当然没办法执行。所以说,如果工作计划不超出自己的岗位职责,作为管理者就有足够的权力去执行这个计划,而不会超出权限。
制度赋予每一个人在他岗位职责内执行工作的权力,所以“职卑权低”并不能成为执行无力的原因,关键在于要制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计划。
2.各单位不配合
有的管理者认为,一些工作计划在执行的时候,因为牵涉到很多单位,需要各单位的配合,而各单位都不配合,才导致工作计划难以执行。
这种分工协作中的不协调当然是个问题,但管理者若要求其他各单位配合,就要先符合两个要件:
Æ 管理者要向各单位提出跟你配合的要求;
Æ 当其他单位提出要求你配合的时候,你也理当配合。
倘若其他单位并未接到管理者要求配合的要求,或者在其他单位要求配合的时候该管理者予以拒绝,则这种“其他单位不配合”的理由就完全是一个借口。
3.大家一起来
有的管理者害怕承担责任,因此在执行工作计划之前,就要求大家一起来分摊责任。一个计划还没有执行,就想到失败之后要分摊责任,这叫未战先败,这样做当然不会成功。
“大家一起来工作”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责任要由工作计划的主持人来承担。计划主持人对公司、对企业负有完全、唯一的责任,而其他人只对这个计划主持人负责。一个计划如果由一个人来负全部责任,成功率就会很高;如果有很多人来分摊责任,这个计划往往容易失败。
4.本末先后与轻重缓急
管理者经常以自己工作很多或者现在很忙作为计划不能执行,工作没有达标,绩效不能增长的原因。但这往往是借口,对此可以用时间管理的方法去解决。
Æ 一个好的时间管理应该做到五件事
① 把所有的工作分门别类,按照轻重缓急的优先顺序进行排列
② 消除不必要的工作
③ 例行工作标准化
管理者可以把一些已经常态的、规范的、有标准的工作进行标准化。
【案例】
95%的浪费
有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情,真正做的时间只有5%,有95%的时间是在犹豫做不做,或者在考虑如何做,可以说这95%的时间都浪费了。如果把例行工作标准化,能节省相当多的时间。
④ 做好工作安排,消除不均衡损失
在工作中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工作安排不恰当而导致有些人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没事情可做,反而在非工作时间需要加班,这叫工作不均衡。工作不均衡的损失可以通过较好的工作安排来解决。
【案例】
不均衡的工作
很多企业的员工早上来没事情做,下午只需要慢慢做,晚上却需要再加班两个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而他真正忙的时间也许只有这两个小时。实际上,他们是为了这两个小时加班而浪费了整个白天的正常工作时间。如果做好工作安排,让工作时间均衡,其实不加班也能做好事情,而且效率会更高。
⑤ 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方法得当,通常可以有3~20倍效率的提升。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在以后的课程中会有详细的介绍。
第四讲 工作计划(下)
执行无力与无效透析(下)
Æ 工作的六大类区分
时间管理的重要步骤在于将自己的工作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六类:
① 重且急
† “重要”的工作是指,如果你不做这个工作会严重妨碍整个计划的进程;
† “急”代表时效,即要求一定要在某个时间之前完成。
重且急的工作应该优先考虑,但这类工作通常只占所有工作的5%。
② 轻但急
不重要但是急迫的事情,虽然是小事,但必须在时效内完成。这类工作大概占所有工作的10%。重且急和轻但急的事情都是时间管理的重点工作。
【案例】
买飞机票
对于企业而言,买一张飞机票是小事,但如果没有按期买到,很可能第二天的一个重要论坛或者交易会就不能参加,可能影响整个企业的前途。
即便是小事,但因为它有急迫性,所以在时间管理中仍会是重点工作。
③ 例行工作
例行工作是大量的,企业每时每刻都在做,所以要将例行工作标准化,让所有人照着标准都能做。
例行工作标准化,是决定企业能不能做大做久的基本条件,也是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案例】
例行工作中没有“非他不可”的人
企业中有很多日常需要完成的例行工作,但这些工作都是有标准的。工作人员,包括代替工作的新人,只要严格地按照标准去做,就能够顺利完成。公司的例行工作中没有“非他不可”的人。
④ 重但缓
这是指重要但是不急的事情。例如有的事很重要,但是未来3年都不需要考虑,未来5年可能都不会实施,这样的事暂时不要做,也不需要排列计划,等到事情变成一种重且急的状态时再去做也不迟。
【案例】
结婚计划
如果5年后才会结婚,那么即便结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无需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想到“我要结婚”,从此心神不宁、无心工作。完全可以等到1年内就要结婚了,再安排年度计划,3个月内做出反应,1周内开始执行。
⑤ 轻且缓
不重要也不急迫的事情,不要做。
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把时间放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做得再多也没有用,甚至可能影响其他重要且急迫事情的完成。
【案例】
工作并非做得越多越好
每个人都有惰性,有的人选择工作的习惯是:工作挑轻松的做、问题挑简单的解决。这些简单的事情往往是做了可以,不做也没关系。这个人很可能做了几十件事,自己觉得很有成就,但却没有安排时间做该做的事,等到一切都来不及了,再来抱怨时间不够。这其实是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⑥ 无效工作
无效工作是指做的工作不但无效,而且会妨碍其他工作的工作。这部分工作是不能做的。这类工作可以分为四类:
† 过度生理需求
每个人都有生理需求,例如喝水、上卫生间、吃饭,这都很正常。但在企业中,一个员工过度的生理需求不但和企业的生产效率相悖,更是这个员工工作消极的表现。
【案例】
某企业有一个员工,他每小时上卫生间一次,每次进去都蹲40分钟,带茶、带报纸进去;为了要“灵感”,他每隔一小时要到办公室外面抽2支烟;抽完烟口渴,再泡杯茶;茶喝多了就尿多,继续上卫生间……这样的工作当然不会有效率。而老板碰到这样消极怠工的员工自然要开除他。
† 善后救火工作
善后救火工作是指自己或别人做不好的事情,需要在事后进行补救。但这种工作只能当成一种意外,如果经常发生,那就是不正常的。应该从一开始就把它做好,如果总是要做善后补救,只能证明这个工作应该改善和消除。
【案例】
经常“救火”的厂长
某管理学家曾经碰到过一个厂长,这个厂长得意地说,自己什么都懂,厂里经常出现的善后补救工作都是自己来做。
那个管理学家说:这是耻辱!一个厂长应该事先就安排好生产,而不是在生产出现问题后再去“救火”。产品坏了要返工、机器故障去抢修、物料没来去催料,这都不是最理想的。应该从工作一开始就安排好,生产合格的产品、做好机器的保养、确保物料的顺利供应,这才是一个厂长应该做的。
† 重复工作
因为不相信其他人,就找多个人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因为不相信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而在后面安排很多主管审核他。这两种情况都可能造成重复工作。
重复工作即意味着不必要的工作,尽量减少重复工作本身就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管理就是对有问题的事情集中火力,对没有问题的事情简化管理,这就是管理的精髓。
【案例1】
供应商的免检免验
某企业的供应商连续一年来纪律良好,从来没有质量不良记录和数量短少记录,也没有交期延误记录。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就可以给予供应商免检的待遇。如果能做到80%的供应商免检免验,而只针对20%可能有问题的供应商集中火力去验去检,检验的效果就会好得多。
【案例2】
电脑审核签单
在企业中,没有问题的单可以不签,有问题的单才签。如果系统正确,能够保证从电脑自动打出来的单是没有问题的,就可以不签。主管只针对没有经过计算机审核的单来签,由此主管的签单可能只有以前的5%甚至1%,工作量就会大大降低。
† 可授权的工作
部属能够做的工作,主管没有必要再去做那些事情。领导的最大职责是组织部属完成好工作任务。事事亲历亲为,只能表明自己组织不当。
【案例】
亲历亲为的厂长
一个厂长看到厂里的通道被木箱堵塞了,就弯腰去搬,旁边一个科长看到了,就指挥厂长搬。厂长搬得还挺高兴,说他从基层干起,搬习惯了,每天不搬几十箱,身体觉得不舒坦……
实际上,厂长应该做的是制定好规则,明确责任。通道堵塞,就要找到相关的负责人问明白为什么这条通道上有木箱挡道,然后想办法解决,而绝不是每次都自己来搬木箱。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要消除这些无效工作,其次要把例行工作标准化,然后集中火力做重要且急迫的事情和虽不重要但急迫的事情,最后再把工作安排好,这样就能提升工作效率。
主管的作用在于提升一个单位或者一个部门的绩效。倘若每天都在做固定的工作,就无法提升和改善绩效。所以一个胜任的主管应该有80%的时间进行思考、研究、计划和改善。
【自检2-1】
时间管理对工作的六个划分中,应该集中精力做哪两件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参考答案2-1
落实5W2H
如何制定工作计划?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好用的工具,叫5W2H,这5个W和2个H分别是What、Who、When、Where、Why和How、How much,下面对它们做一个详细地介绍。
1.What:做什么,目的
What,意思是计划做什么事、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目的。目的既包括要完成的事情的结果,也包含着一种挑战的意思,即这个结果应该让自己有所进步。
【案例】
饮食的目的
饮食的目的何在?人吃东西是为了生存,但企业做饮食却是为了盈利。不搞清楚这一点,企业不可能生存。如果不订立一个可以挑战的目标,企业相对于其他的竞争者而言也不可能有什么优势,那么企业就永远不可能做大。
2.Who:唯一主办者,协办者,相关者
Who指的是计划中谁是唯一主办者,谁是协办者,谁是相关者。
Æ 唯一主办者
计划中只能有一个对这个事情负全部责任的人,叫做唯一主办者。如前所述,一个计划只能由一个人承担责任,否则可能造成大家都推卸责任,而导致计划的失败。
Æ 协办者
计划中除唯一主办者之外,协助主办者执行这个计划的人叫做协办者。
Æ 利害关系者
和计划有利益上的联系,能够影响企业成败的人,叫做利害关系者。很多计划胎死腹中,原因就在于利害关系者的反对。一个好的计划执行者必须考虑利害关系者的感受,让他们支持这个计划,或者不反对这个计划。
3. When:开始时间,进度,完成期限
When是指时间管理,前面已经有过表述,这里强调的是时间的准确性。要讲清楚准确的时间,并得到承诺,切不可模糊。
【案例1】
某些人的时间观念
一些人的时间观念让人难以理解,他可以不顾生命穿越快车道,只为了省20秒时间;穿越之后却可能站在路边聊天,闲聊两小时没事做。最后发现他抢来的20秒时间被他在路边闲聊浪费掉了。
【案例2】
“马上办”
一个主管答应另一个人:“我马上把这个事情办好。”这个人等了3天那个主管还没办。这个人问:“你怎么还没办啊?”他说“我要把手上的事情做完了才能马上办那件事……”
可见,在没有承诺确定时间的情况下,时间是灰色的、模糊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难正确地把握“马上办”的概念。
在时间管理上,对一个人先讲清楚具体时间要求,然后再要求承诺,一般这个工作都能如期完成。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个计划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期限都要讲清楚,并且时间越准确越好。如果中间时间很长,可以按照小时、天数等提出一个进度,以便检查时有所遵循。这样,即便有点误差也还可以补救,而不至于等两个月后发现延误再补救也来不及了。
4. Where:环境分析、市场调查、通路选择
Where是空间管理,所有的管理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市场、通路等空间因素而因地制宜,尤其是地区间如果存在不同的需求,一定要经过调整,不能僵硬地套用。
由于各个地方的差别很大,所以一种管理方法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而应该因地制宜。例如,北京的城市管理非常好的部分,可能也适用于上海;但是如果全部照搬,最后很可能会失败。
5. Why:替代案(预备案),最佳提案
Why是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采用所拟定的方案。
Æ 这个方案是现在所用的最好的方法吗
一个好的计划制定者需要不断考虑,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绝对不能满足现状。
Æ 这个方案有备案吗
一个成功的计划要根据可能发生的变化和状况制作预备方案,如果意外真的发生了,可以把最接近的预备方案拿来,稍微修正就能使用。
没有预备方案的计划,等到发生了变化再去想办法,往往会惊慌失措,甚至忙中出错。
6. How:方式,方法
How指的是方式和方法。
Æ 方式和方法从哪里来
方式和方法来自于目的。
有了清楚的目的,才能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有了正确的方向才能找到有效的方式,有了有效的方式才能找到一个成功的方法。所以目的、目标、方向、方式、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如果目的不对,方法再好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Æ 学会突破
一般人受到习惯领域框架的限制,喜欢用他习惯、熟悉和擅长的方法,而不愿意去做一些改变,也不愿意去用更好的方法。任何方式和方法都应该强调两个字,即“突破”。管理者必须突破自己习惯领域的框架,采取一些更好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竞争的优势。
7. How much:效益分析、成果评估
How much说的是效益分析,效益分析包括盈亏和机会得失。
Æ 盈亏
在效益分析中讨论成本和利润,或可节省资金,或可挽回损失,就叫盈亏。
Æ 机会得失
效益分析除了考虑盈亏之外,还需要考虑机会得失,包括机会利得和机会损失。
盈亏是眼前看得到的,机会得失可能要通过整体和长远时间才能看得到,但是整个效益一定是盈亏加上机会得失。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中国营养治疗网|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重庆管理培训|哈尔滨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台湾管理培训|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经理人的网上家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4-19 21:42 , Processed in 0.03539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