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糖尿病的根本治疗方法! 克林顿私人医生的秘方 降血糖、防慢病、减肥胖、营养均衡主食就吃徐教寿® +徐教寿微信:xchy007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什么是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人只要活着就需要葡萄糖的供能,就如同车辆的汽油,包括我们的大脑思维、身体活动、心脏跳动等等都需要葡萄糖来供应能量,以实现人体这部“机器”的正常运转。 糖代谢正常的人群,由于胰岛功能在发挥正常作用,会使血糖的指数始终保持在合理的区间(3.9mmol/L-7.8mmol/L)。胰岛功能就好像高压锅的稳压阀一样,能够根据锅内的压力进行自动调节,以保持锅内温度恒定在某个区间。而糖尿病人群则失去了这种自动化的反应功能,导致血液浓度过高或者过低,最终对整个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再拿高压锅举例,稳压阀可以调节过高的温度,当然我们还可以把火关小来降低温度。 但是糖代谢异常的人群由于胰岛功能这个稳压阀不是很灵敏(或者坏掉),因此就需要结合后者调节“火量”大小来控制热量,从减少能量供应的角度来降低血糖水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饮食控制,或者释放热量的方式来降低血糖——餐后通过运动来消耗多余的热量。 血糖从哪里来?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血糖的是如何来的? 血糖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一个是食物中的糖类,一个是肝糖原输出、一个是非糖物质转化。 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基本上以淀粉类食物为主,包括我们吃的米、面、薯类食物都属于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其基本路径如下图演示 我们吃进去的淀粉类食物会在淀粉酶(主要在口腔、胰腺和小肠前端)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的糖如麦芽糖、糊精等(部分产品中的白芸豆提取物是天然的淀粉酶抑制成分,国外称为淀粉阻断剂),这些小分子的糖又在糖苷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然后在小肠内吸收入血。西药拜糖平(阿卡波糖)就是通过抑制糖苷酶的活性来降低餐后血糖,由于中国人饮食结构中主食比例偏大,因此拜糖平也被认为是适合中国糖尿病人群的特色降糖药。 另外一个来源——肝糖原 如果热量摄入超标会怎样?胰岛功能正常的人群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将多余的糖分储存在肝脏——肝糖原为人体提供能量以备不时之需(本源上也是来自饮食),空腹血糖基本上受肝糖原的影响,药物二甲双胍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肝糖原的输出来实现降低血糖的作用。 所以,现在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即使是正常人群,高热量饮食会动用胰岛素这个工人来工作,将糖分进行处理,摄入的热量越大,工人的工作负荷也就越大,时间久了,工人虽然每天加班,但是工作效率比较低下,甚至出现“过劳死”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胰岛β分泌胰岛素较多,但是人体利用胰岛素的能力却下降。在中国大约80%的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甚至可以说没有胰岛素抵抗就没有2型糖尿病。 高热量饮食——高血糖——并发症 糖代谢的能力下降或者消失,那么就会有导致过多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高血糖,长期血糖波动则引起血管、神经的病变,导致各种并发症。由于血液是游走全身的,因此糖尿病可以引起全身各个器官的并发症,这也是糖尿病被冠以“百病之母”称号的原因。 可以这样说,控制饮食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的基础,核心的核心。控制不住饮食这个源头,其他的方式都是舍本逐末。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没有解除,病情自然还是处于进展当中;这也可能是糖尿病病情不断进展的原因所在。很多糖友说最近血糖越来越高了,最近又加药了,最近检查胰岛功能又变差了,并发症出现了……,这可能就是您靠药物而不是管好饮食和运动这个根本、病情不断进展的表现。 克林顿 私人医生的全新观点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 下面这段是克林顿评论: 最近十年来,肥胖症和糖尿病肆虐,威胁我们的家人和下一代健康,自从2004年以来,我的心脏病发作后,我在饮食习惯上做了很大的改变,并开始定期运动,我希望海曼医生的新书也能像启发我一样启发你。 糖尿病的8大迷思 误区1,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认为,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只要家里有糖尿病,我们就无法避免变成糖尿病。 其实,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增加了6倍,这绝对不是单纯的遗传所造成的。 事实上,糖尿病都是由生活习惯造成的,比如说不良的饮食,压力过度,久坐不动。 家族遗传可能会提高风险,但是,不代表你就一定会得糖尿病。 误区2,糖尿病是治不好的 大部分都认为,一旦得了糖尿病,就终生是糖尿病,一辈子必须吃药,打胰岛素。 其实,只要发现得早,通过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糖尿病是可以逆转的。 实际上,还有研究发现,就算到了糖尿病末期,胰脏丧失了胰岛素分泌功能,患者还可以通过饮食改变,恢复胰岛素分泌功能。 所以,糖尿病是可逆的,但不是通过药物,而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饮食结构。 误区3,一旦用药,就再也离不开药物 很多常年注射胰岛素的朋友发现,自己越来越胖,食欲越来越旺盛,感觉一旦用上胰岛素,糖尿病就不可能治好了。 胰岛素是一种储存脂肪的激素,注射胰岛素就可能变胖,虽然血糖降下来了,但是用药量可能越来越大,体重越来越高,血压越来越高。 实际上,如果你可以改变饮食结构,吃低碳水饮食,你就可以慢慢减少用药,甚至停药,你的血糖会最终得到控制。 现在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吃糖——降糖——再吃糖——再降糖。 最后挣钱的是药品公司,买单和受罪的都是病人。 谱尼总部亲自认证 工商总局注册®产品 +教授互动微信:xchy007 误区4,只要血糖下来了,病就好了 很多人认为,用药降血糖,血糖下去了,病就好了,实际上,血糖只是不在血液里了,可能去了身体其他地方。 用药物降血糖,只是让患者看着没事了,实际上很多疾病的风险还是存在,如果不改变饮食结构,不减少糖的摄入,结果等待你的就是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心脏病风险会大大提高。 曾经有一款叫做罗格列酮avandia的糖尿病用药,刚推出来的那11年,曾被发现和47000例心脏病有关。 误区5,糖尿病要治好,必须瘦下来 其实,有很多瘦子糖尿病,当然,也有很多胖子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和胖瘦关系不大,胖的人可能风险更大一点,但是,由于人种的原因,亚洲会有很多瘦子糖尿病。 很多肥胖的人,一旦得糖尿病,就想减肥,通过少吃减肥,但是一般都坚持不下去,很快又胖回来。 当然,控制热量也是逆转糖尿病的一种方法,但是,一般人做不到。 实际上,糖尿病人只要你改变饮食结构,血糖就可以降下来,不一定要饿肚子,也就是说,你不饿肚子,吃饱也可以稳定血糖,治疗糖尿病。 你的血糖稳定了,胰岛素敏感度自然会上升,体重也自然会降下来。 误区6,糖尿病前期没事,并发症来了才是病。 很多国内的糖尿病人,知道自己是糖尿病,但是,平时身体没有什么症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还是该吃吃,该喝喝。 他们觉得自己是糖尿病,但是,没什么大问题,对生活没有任何困扰。 实际上,和高血糖相关的不只是糖尿病,还有心脏病,癌症,老年痴呆,高血压,肾衰竭,男性阳痿,女性不孕,如果你不控制自己的血糖,这些疾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实际上,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是死于糖尿病,而是死于心脏病等其他并发症。 如果平时不注意控制血糖,一旦到了后期,再想着去靠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去逆转,就会变得非常艰难。 误区7,为了预防低血糖,我们必须吃糖 很多糖尿病人都被警告,一定要吃糖,吃主食,要不就会低血糖。 对于一般人来说,主食是主要糖的来源,我们目前建议50%的热量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糖),但是人体真的需要摄入这么多糖吗? 没错,人体需要糖,但是我们不需要吃糖(碳水)。 因为,就算我们人体不摄入糖,也会通过糖质新生,把蛋白质和脂肪转化为糖。 国外医疗机构virta就是通过控制碳水的摄入(生酮饮食),让患者进入营养性生酮状态,让60%的糖尿病血糖正常,逆转糖尿病。 误区8,糖尿病是因为胰腺不能分泌胰岛素 这个流传最广,也是很多专业人士都容易犯的错误。 1型糖尿病是胰腺不能分泌胰岛素,但是,大部分2型糖尿病,特别是前期,胰腺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还很强,只是因为胰岛素抵抗了,胰岛素降糖能力下降,不能降低血糖。 其实,此时胰腺还会分泌胰岛素,体内会出现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都很高现象。 这个时候如果选择注射胰岛素,确实可以降低血糖,但是无法真正提高胰岛素敏感度,改善糖尿病。 注射胰岛素,使用降糖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真正治疗疾病。 稳定血糖,轻断食,才能提高胰岛素敏感度,治疗糖尿病。 生活中认识很多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少吃点主食和糖,他们做不到,或者不敢。 他们不敢吃肉,不敢吃盐,饮食清淡,经常喝稀饭,一开始他们经常测血糖,后来他们也麻木了,反正血糖一直降不下去,也无所谓了。 为了降血糖,他们可以去尝试所有的药物,却不想尝试去改变一下饮食结构,让少吃点米面糖,就想要命一样。 其实,对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吃这些升糖快的食物,血糖很快就会稳定下来,这样的方法不需要钱,也不需要吃药,胰岛素敏感性还可以慢慢恢复。 希望有更多的糖尿病患者意识到这些误区,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是唯一的救命饮食方法。 希望糖尿病人,不要失去信心,同时也不要过分依赖药物,对于慢性病,没有什么神药可以治疗。 大部分药物都是针对症状,并不能治病。 饮食造成的问题,我们不能依赖药物去解决,要回归到饮食 [attach]19415[/attach] [attach]19416[/attach] 高血糖,要选择低生糖食物 由临床营养师编写: 《糖尿病营养治疗餐》辩证施膳 药食同源 哈尔滨市五谷粮品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营养治疗网 营养专家联袂中药师督导 1700-1800千卡(糖尿病营养治疗餐)
|